07
11 月
2025

當RSV遇上氣喘體質:一場病毒感染可能留下長遠影響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是多數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早晚會遇到的病毒,其中一歲以前是最脆弱的階段。我們在臨床上,可以很頻繁地看到第一年就因為RSV住院的小小孩,而這群孩子往後反覆出現喘鳴或被診斷為氣喘的比例,確實比一般孩子高出許多。有家長會說:「是不是因為感染RSV,所以小孩變成氣喘?」這件事情目前的醫學共識是:RSV與氣喘之間的關係密切,但並非單一因果。

一部分孩子可能本來就帶有氣喘與過敏體質的基因傾向。這些孩子在遭遇RSV時,免疫反應會特別劇烈,下呼吸道受損的幅度較大,因此更容易留下未來的喘鳴問題。也就是說,RSV感染有時反而是揭露體質脆弱性的一個「早期訊號」。但我們也看到另一種情況:孩子原本沒有特別明顯的過敏家族史,卻在一歲內的RSV重症後,從此反覆咳喘。研究推測,這些重症感染可能會造成氣道發育中階段的結構與免疫調節被改變,氣道也因此變得更敏感,在往後遇到病毒或過敏原刺激時比較容易出現喘息。

近年來甚至有長期追蹤研究顯示,幼年時期嚴重RSV感染,可能與成年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惡化的風險上升有關。也因此我們強調:RSV絕對不是一場過了就沒事的小感冒,它的影響可能隨著孩子長大而逐漸顯現。

很多家長會問:「那到底是體質造成的?還是RSV造成的?」最貼近現實的答案是:兩者往往是交互作用的關係。也因為如此,如果家庭中已有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或過敏性鼻炎的成員,那麼孩子在遇上RSV時發展為喘鳴的機會會更高,我們就會更積極建議預防與後續追蹤。

在我們的照護現場,會遇到有些家長認為「小孩感染一次就會有抗體、以後就不怕了」。這其實是個需要澄清的迷思。RSV感染後確實會有短暫免疫,但並不足以避免再次感染,而且每次感染對年幼氣道的傷害可能累積。真正能保護孩子的不是「靠生病換免疫」,而是盡可能避免在最脆弱的年齡面對可能造成長期後果的病毒,例如透過單株抗體或孕期疫苗等方式降低住院與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風險。

總結來說,RSV感染與氣喘之間具有高度關聯,而遺傳體質是重要的調節因子。有過敏家族史的孩子更需要提前保護,即便沒有家族史,只要曾在一歲內遭遇RSV重症,也建議在兒科定期追蹤。孩子的免疫系統確實需要從生活中學習,但更需要避免讓最脆弱時期的氣道遭受不必要的損傷。這是我們在臨床上一次又一次看到的真實經驗,也是一個能為孩子未來呼吸健康加分的決定。

 

Reference:

Shi T, et al. Lancet. 2017.

Rosas-Salazar C,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23.

Larkin AE, et al. Front Pediatr. 2015.

Manti S, Piedimonte G. Front Pediatr. 2022.

Jha A, et al. JAMA Netw Open. 2023.

Shiroshita A, et al. PLoS One. 2024.

Gern J, et al. Nat Rev Immunol. 2021.

prof_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