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11 月
2025

嬰幼兒左流右新首重RSV 同步接種長效型單株抗體,健康安心一次搞定

  為了迎戰秋冬呼吸道疾病的盛行季節,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喊出「左流右新、健康安心」口號,並將於11月1日開放第二階段的公費疫苗接種,除了50至64歲新開放接種的民眾,6個月以上的學齡前兒童,或是家中有未滿6個月的新生兒之父母,若尚未接種公費疫苗,應積極響應政府德政,及早完成接種。「除了流感與新冠肺炎以外,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簡稱RSV)對於家中嬰兒的健康衝擊更是不容小覷,一歲以下的嬰兒染病,相對於流感的重症與死亡風險,恐分別激增16倍、5倍,未來氣喘的風險還會增加3倍之多,應該盡力避免2歲前的RSV感
繼續閱讀 →
07
11 月
2025

寶寶沒有哭,不代表沒事──認識RSV的危險訊號

  每個寶寶出生時,都帶著一條尚在成長的超迷你呼吸管道。 對我們來說輕鬆到可忽略的吸氣、吐氣,對他們卻是每天的高難度任務。 RSV特別擅長攻擊這些尚未發育成熟的細支氣管。它造成的黏液濃稠、腫脹狹窄,會像堵塞水管一樣,讓氧氣通道越來越窄,進而使寶寶呼吸每一下都顯得吃力。 因此感染RSV時,寶寶不見得會大哭發燒,而是默默表現出「努力活著」的跡象──喝兩口奶就停下來喘;睡著後又被呼吸困難驚醒;肋骨下方每吸一口氣就深深凹陷。這些細微變化,都是身體在告訴家長:我缺氧了,我需要幫忙。 越小的寶寶越不會表現典型症狀,越容易被誤判為普通感冒。但真實情況是,RSV已經悄悄
繼續閱讀 →
07
11 月
2025

當RSV遇上氣喘體質:一場病毒感染可能留下長遠影響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是多數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早晚會遇到的病毒,其中一歲以前是最脆弱的階段。我們在臨床上,可以很頻繁地看到第一年就因為RSV住院的小小孩,而這群孩子往後反覆出現喘鳴或被診斷為氣喘的比例,確實比一般孩子高出許多。有家長會說:「是不是因為感染RSV,所以小孩變成氣喘?」這件事情目前的醫學共識是:RSV與氣喘之間的關係密切,但並非單一因果。 一部分孩子可能本來就帶有氣喘與過敏體質的基因傾向。這些孩子在遭遇RSV時,免疫反應會特別劇烈,下呼吸道受損的幅度較大,因此更容易留下未來的喘鳴問題。也就是說,RSV感染有時反而是揭露體質脆弱性的一個「早
繼續閱讀 →
07
11 月
2025

別再用生病換免疫!這些病毒可能讓孩子留下長期後遺症

  許多家長會聽到長輩說「小孩多接觸細菌才會長免疫力」,這句話有部分正確,但容易被誤解。免疫系統的確需要透過環境中自然存在的微生物來成熟,例如戶外活動、與其他孩子互動,能刺激免疫細胞學習正常反應,有助降低過敏與免疫失衡風險。然而,這並不代表應該讓孩子暴露於高危險的病毒或細菌。「生病一次才會更強壯」並不是醫學專業支持的觀念。 在臨床上,我們特別擔心一些可能造成嚴重併發症、甚至留下長期後遺症的病毒,如RSV(呼吸道融合病毒)、流感、腸病毒、百日咳等。以RSV為例,它是造成嬰幼兒細支氣管炎及肺炎的主要原因,一歲以下的寶寶感染後,未來發生氣喘或反覆喘鳴的機率明顯
繼續閱讀 →
07
11 月
2025

疾管署數據揭示:RSV檢出率持續攀升,家長別忽略這位隱形Boss

  最近大家都在關心流感疫情,但其實根據疾管署的資料顯示,除了流感之外,第二名的RSV(呼吸道融合病毒)和第三名的腺病毒也正在活躍中。從今年下半年全國的檢測趨勢來看,RSV的佔比一路往上升,圖表上那條紫色線越拉越長,表示病毒正在默默擴散。別被流感的新聞聲量掩蓋了,RSV其實才是近期值得注意的「隱形對手」。 這個病毒的傳染力是流感的三到四倍,尤其在月子中心、托嬰機構或家中有小寶寶的環境裡,特別容易出現群聚感染。好消息是,目前流感和RSV都有預防方式。流感可以透過疫苗接種降低感染風險,而RSV則有兩種防護策略:孕期接種疫苗,或是寶寶出生後施打單株抗體。這兩者
繼續閱讀 →
13
10 月
2025

RSV不是小感冒,對媽媽更是心裡的煎熬

  有不少新手媽媽分享,寶寶突然高燒到39度、咳到吐,甚至被診斷 RSV支氣管肺炎,最後住進醫院。對爸媽來說,孩子病了已經很難受,但其實媽媽心裡承受的壓力更大。 RSV(呼吸道融合病毒)是兩歲以下最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剛開始可能只是流鼻水、咳嗽,但常常短短幾天就惡化成喘鳴、呼吸急促費力,嚴重的甚至要吸氧、住院。很多媽媽看著寶寶躺在病床上、身上插著管線,真的會心碎到覺得「是不是我沒照顧好?」。 其實,孩子感染RSV並不是媽媽的錯。這種病毒傳染力超強,托嬰中心、公共場合、甚至家中兄姐帶回來,都可能讓寶寶中標。媽媽一邊要擔心孩子的病情,一邊又要面對工作被打
繼續閱讀 →
13
10 月
2025

急診室醫師提醒:寶寶出現這些徵兆,小心RSV來勢洶洶

  在急診室,我們最擔心遇到的病人之一,就是看似只是小感冒,卻在短短幾天內病情急轉直下的寶寶。RSV(呼吸道融合病毒) 是造成新生兒與小嬰兒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每年秋冬都會帶來大量急診與住院個案。 初期容易被忽略的症狀 RSV一開始常表現得和感冒一樣:流鼻水、鼻塞、輕微咳嗽,甚至只是低燒。很多爸媽因此放心在家觀察,但對新生兒來說,病程可能進展極快。 三大「病情惡化」警訊 在臨床上,有三個症狀是判斷寶寶是否需要立即送醫的重要指標: 食慾下降超過50% 新生兒喝奶量驟減,從原本每餐能喝90ml,突然變成只喝40ml左右,或喝幾口就放棄,這代表身體能
繼續閱讀 →
23
12 月
2024

嬰兒感染RSV(呼吸道融合病毒)吃化痰藥、氣管擴張劑、拍痰都無效!讓張學友失聲的病毒,如何照顧與預防?

寶寶的健康是家長最大的心願!冬春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峰期,其中 RSV(呼吸道融合病毒)是嬰幼兒最需要警惕的感染威脅之一。RSV不僅會引起呼吸困難、支氣管炎,甚至可能導致住院治療,更會影響寶寶未來的健康發展。 💡 什麼是RSV?為什麼它這麼棘手? 💡 寶寶感染RSV該如何照顧?有哪些有效的預防措施? 一起來聽黃瑽寧醫師的解說,了解如何守護寶寶的健康👇 📹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GcAYoNlIkU   本影片由賽諾菲等公司公益贊助
繼續閱讀 →
23
12 月
2024

冬春病毒高峰,寶寶為什麼需要防RSV?嬰幼兒感染風險與預防攻略一次看懂!

冬春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峰期,對有嬰幼兒的家庭來說,RSV(呼吸道融合病毒)是最需要警惕的病毒之一。由於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他們對病毒的抵禦能力較弱,病情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惡化,即便是健康足月的新生兒感染RSV,也可能會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症狀,例如支氣管炎、肺炎,甚至伴隨發燒與呼吸困難,部分可能還需要住院治療。   此外嬰兒時期感染RSV除了會增加氣喘風險,其健康影響甚至可能持續十年以上。因此,即使是看似健康的足月新生兒,對RSV的預防仍然刻不容緩。   RSV的威脅有多大?寶寶該如何有效預防? 本次李慶雲文教基金會特別整理相關衛教資訊,歡
繼續閱讀 →
29
10 月
2021

【文章分享】COVID-19/冬天新冠、流感夾擊! 還要當心「肺炎鏈球菌」,黃立民:做好防禦準備

流感疫苗將於 10/1 開打,而新冠肺炎的威脅尚未解除,且根據台灣疾管署資料統計顯示,流感與肺炎死亡人數為去年同期的 1.06 倍,加上今年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累計死亡數更高於流感併發重症死亡人數,財團法人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董事長黃立民醫師提醒,社區中潛藏肺炎鏈球菌感染問題,大家需要謹慎防範。 黃立民表示,根據荷蘭最新研究指出,2020 年肺炎鏈球菌感染人數雖然有下降,但患者感染 30 天後讀死亡率,較 2019 年高出 3.1 倍,而台灣因為新冠肺炎,民眾防疫意識提升,加上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等措施,讓台灣肺炎人數下降。 不過,因肺炎引發之重症
繼續閱讀 →